您当前的位置:凯发官网手机版下载安装 > 三农
济南历城: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-凯发官网手机版下载安装
近段时间,历城区的田间地头十分热闹:10月10日,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到历城考察;10月12日,省内多市到历城参观学习;10月17日,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聚焦历城区……
是什么吸引了业界大咖和省内城市的关注?答案是:草莓。
历城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草莓产业,如今已有大棚草莓种植面积2.5万亩,总产量6万吨,总产值12.5亿元,衍生带动产值近20亿元,形成品种研发、栽培种植、销售创新一整条产业链,并成为全国草莓促成栽培的主产区之一。2019年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暨亚洲草莓产业研讨会的召开,更加奠定了历城草莓种植在全国领先的地位。
以管窥豹,可见一斑。
历城区草莓产业发展,浓缩了该区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振兴、促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:从低端零散的传统种植,到自主品牌研发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产业振兴;从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,到年轻人返乡、高科技人才聚集的人才振兴;从思想面貌落后,到与时俱进、整体规划的生态振兴……历城区乡村发展,因现代农业产业迭代升级,驶上了振兴的快车道。
稳根基
特色产业渐完善规划先行谋全局
乡村要振兴,就要用规划和产业打基础。
在董家街道普朗特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中,上千个装着营养液的透明玻璃瓶里,一株株草莓嫩苗在安静生长。这些苗被称为“原原种”,经过组培脱毒后,移栽到园区大棚。在大棚里,脱离营养液的“原原种”经过“练苗”升级为“原种”,再经过技术人员优选后繁育,最终升级为向市场出售的“子苗”。从基因优化到脱毒培养,再到广泛繁育,经过“三级蜕变”,层层筛选,一棵草莓苗才会被农户买走。
距离普朗特公司不到两公里,红梅家庭农场600亩大棚中,50多个品种的草莓长势喜人,其中最受欢迎、种植面积最多的,就是普朗特公司自主研发的脱毒品种“章姬”。纯净水滴管、蜜蜂授粉、以虫治虫,“这里的草莓,没有农药化肥,摘下来直接就能吃。”红梅家庭农场顾问李茂东说,“去年丰收季产量达600多万斤,一天就能产几万斤,每天来采摘的游客有200多人次。”
除了采摘,董家街道大大小小的大棚里草莓成熟后,一部分将被送往街道的“草莓港”——草莓销售集散地。这里提供冷藏储存、分拣打包、网络直播带货等草莓销售的“全套服务”。草莓的品质将在分拣线上一较高下,被分成不同等级,通过网络订单销售,发往全国各地。“在草莓销售旺季,每天分拣线上有300多名工人,每天吞吐量达30多吨。”金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浩淼说,“我们和美团、盒马、京东、沃尔玛、百果园等20多家企业合作,今年还搭建了网络直播间,不断开拓销售渠道。”
研发、培育、种植、销售,历城区草莓产业不出董家街道,便能构建起一条完整产业链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这也是该区规划先行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完整生态的一个缩影。
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之初,历城区就从全局高度谋划,科学编制《历城区乡村振兴规划(2018-2022年)》并配套出台五个振兴的实施方案,为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。同时,该区突出产业振兴,先后研究编制了《历城草莓产业发展规划》、《唐王镇乡村振兴发展规划》,通过规划编制、出台政策等系列措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,全面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,进而夯实产业基础,推动产业振兴乡村。
增活力
研发紧扣市场需求创新推向田间地头
乡村要振兴,就要向市场和创新要活力。2010年,普朗特公司研发了新品种“雪里香”,该产品集硬度高、风味浓、上市早、抗病虫等优点于一身,既满足客户对口味的要求,也便于长途运输,还比其他品种高产。
然而,让农户试种新品种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“农户种惯了老品种,就不愿轻易尝试种植新品种,开始都在观望。”普朗特相关负责人、山东省草莓协会会长崔刚说。那如何让科研从实验室走向市场?如何让新品种从试验田走向千家万户的大棚?“要带着农民干,不与民争利,依靠‘利益联结机制’,推出‘百亩雪里香’计划。免费给苗,提供种植技术指导,并且保证收购,全年均价每斤16.5元,每斤高于市场价2-3元。”崔刚说。
2019年,100亩“雪里香”草莓苗被栽进了红梅家庭农场等大棚里。“比普通品种早上市10天左右,成果率在98%以上,产量增加15%-20%,每亩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。”红梅家庭农场负责人武红梅欣喜地说,“每周都会有三名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,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,试验田中的4000斤草莓由普朗特公司收购,4000斤以外的我们通过订单销售,供不应求。”
市场是产业的风向标,不仅在草莓品种上寻求创新,历城区还在品类细分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上精益求精。
“我们投入450万元引进一条草莓智能分拣线。这条分拣线不仅能根据草莓大小、重量进行分类,还能根据草莓含糖量和成熟度进一步细分,满足不同客户对品质的需求,进一步引领行业标准。”崔刚说。
需求方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升,加快了历城区草莓品种研发,倒逼着农户大棚中草莓品质的提升,也推动了品类细分和精准服务。在这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上,供需之间不断磨合,最终转化成历城区草莓产业的迭代升级,目前“历城草莓”已认证为国家级区域品牌。
历城区在草莓产业上的探索,代表了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走向——坚持科技创新驱动、质量效益拉动、品牌引领带动、新型主体联动和改革发展推动,通过引进、吸收、消化、创新,使现代农业产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,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。
强后劲
人才带来新思想科技带动新发展
乡村要振兴,就要从人才和科技中找后劲。
对馥羽草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馥羽来说来说,种植草莓是一种传承。传承的不仅是家里的产业,更是年轻人对乡村振兴的一种责任。
“我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种植草莓因技术不成熟失败了,因此大学毕业后我回来再种植草莓时,一是注重品种选择,二是打通销售渠道。”杨馥羽说,“开始选择了一种叫‘丰香’的品种,皮软不宜运输。后来通过筛选开始种植‘章姬’和‘甜宝’,这次选对了,口感好并且很受欢迎,目前大棚里95%还是种植这两个品种。”
像杨馥羽一样的年轻人,对市场需求和先进科技比老一辈“草莓人”更敏感。
“游客采摘草莓不愿意踩一脚泥,因此我们改良种植方式,把草莓悬挂在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空中,种草莓也不用土,而是由草炭、珍珠岩和蛭石混合而成的基质。”杨馥羽说,“跟土壤相比,这些基质营养性更好,而且经过高温处理之后没有病虫害,不需要农药,所以,我们的草莓绝对可以随摘随吃,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。同时,我们还研发了草莓酒、草莓酱、草莓干等草莓衍生产品,拉长产业链,也满足更多客户需求。”
“草莓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容易被挤坏,因此我从丹东引进了全新包装。”于浩淼说,“整托运输、叉车操作,损耗率从原来的40%降到5%,即使是盒马鲜生要求的6%以下损耗率我们也能保证。”记者看到,每个草莓都卡在海绵模具中,仿佛量身定做,即使上下摇晃,草莓也是纹丝不动。
受疫情影响,很多农产品销路阻断,但是历城区草莓却没有滞销,反而供不应求。“通过对接城里8个社区,销量不仅没受影响,还比原来多了一倍。”武红梅说,“600多亩草莓供不应求,一天要配送1000多盆,销售额达5万元。危中求机,疫情让我们闯出了新的销售模式。”
年轻人返乡、人才引进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的活力,更是发展的新思想、销售的新方法和运用科技手段的新魄力。
在科技振兴这条路上,历城区强化人才支撑,着力提升乡村人才质量。加快搭建平台载体,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、4个省级人才平台、1个中欧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。积极引进高端人才,引进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10名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加入“历城专家智库”,先后邀请日本、德国等国外专家16人次来历城开展技术培训。大力培育基础人才,实行“互联网 职业培训”模式,培训农村技术人才1879人,围绕草莓产业集聚返乡创业大学生200余人。
依托草莓产业的提升发展,历城区唐王、董家及周边地区的人居环境、农民致富、集体收入都迈上了新台阶,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首批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”,是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十大农业特色产业”中首个利用产业发展确定的齐鲁样板示范区。
热度排行
推荐